2008年1月28日星期一

股評人可信嗎?

香港很多股評人在報紙撰寫專欄或出席電台和電視台的答問。這些股評人,尤其是有名氣的,對很多散戶來說,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那我們應如何看待股評人評論呢?
香港的股評人很多是證監會持牌人士,意思是指他們至少通過證券及期貨從業員資格考試中有關證券交易的考試,可以向客戶就股票買賣提供建議。此外,證監會也要求股評人在給予意見時,同時公開自己及客戶持有的股票,以避免他們利用股評來推高股價。在這種情況下,現在股評人的意見都可確保中肯和專業。
不過,中肯是一回事,是否準繩則又是另一回事。股評人也是人,各自有自己的特點和傾向,只要你細心觀察,不難將股評人分為三類:
1.意見正路但不突出:有些股評人會盡量根據大市的去向做最正路的預測,例如大市上升時就看好,升得太多時就建議人注意風險,下跌時就叫人不要買,不升不跌時就預測大市會横向。這類股評人不容易給你驚喜,但他們正在對灌輸專業的測市和買賣手法,幫你平衡風險和回報,散戶不應對此嗤之以鼻。反而要留意的是,他們講之前是否有做足功課,例如只會說:『明天的港股表現要看美股今晚的升跌。』之類的廢話,就可能代表他只在混飯吃。
2.意見有性格並與眾不同:有些股評人常對大市或大部分人的看法提出質疑,例如大市狂升時很早就叫人減持,或推介一些不被大市注意的股份,這類意見不可不理,但要看清楚他們的理據,盲目跟從會令你過早沽貨,或買了一些被大市遺棄的股份。但若你善於分析他們的理據,去蕪存菁,這類股評人可令你成為『春江鴨』(即在上升時最早買入、下跌時最早沽出的投資者)。
3.長期看好或唱淡:還有一類股評人長期看好或唱淡大市,以不同的理據來支持他們千篇一律的看法,這類股評人就要留心他們是否只持有一面之詞,沒有平衡事實的一體兩面。
總括來說,初學投資的人少不免要多聽股評人的意見,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明白股市的運作,避免憑個人感覺和喜好來解釋股市現象。但有一點投資者要記住的是,聽股評人的言論時,永遠是理據重要過他們的結論,只一味問買入、止賺和止蝕位的投資者是不會進步的。而且,曾有一個關於華爾街商品分析員的調查顯示,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分析員對油價升跌所做的預測的準確度是51%,這幾乎和扔硬幣出公仔還是字的概率是一樣的,所以不應完全依賴股評人的結論,更不應『輸打羸要』地責備他們。

0 發表意見: